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动态

家居与艺术设计学院2021级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线上展

发布日期:2025-07-02

序言

 

在人类与空间环境互动日益紧密的今天,环境设计已远非简单的形式塑造,它承载着连接人与自然、构建社会文化、优化生活品质、并回应时代挑战的深刻使命。

四年的时光,我们在图纸与模型间穿梭,在场地与工坊中打磨,在理论与实践中碰撞。从懵懂到笃定,从构想到呈现,我们与环境设计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里记录着我们对空间美学的感知、对功能逻辑的推敲、对人文关怀的体察、对生态责任的思考。每一件作品,都是我们用心描绘的关于“更好生活”的蓝图。

 

学生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学生姓名:赵雯晶

作品名称:《红色记忆-从红军长征视角出发的会宁历史纪念馆空间方案设计》

设计说明:本项目以“长征视角”为核心理念,根植于甘肃会宁作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的历史文脉,以“一轴三区”的空间叙事串联长征历史、当下与未来。主体建筑以混凝土的质朴肌理呼应地域特征,立面嵌入波浪形木砖拼贴的“飘带”。空间内部以“长征故事线”“大会师”“薪火相传”三大主题展厅层叠展开,通过环幕投影技术,沉浸式还原雪山草地的跋涉、会师时刻的欢呼等历史场景,以科技赋能青少年红色教育。

学生姓名:潘玮培

作品名称:《“Symbiosis”——多元文化肌理下的Z时代青年文化社交探索空间设计方案》

设计说明:本文化社交空间以多元场景构建沉浸式体验生态。负一层打造餐饮与酒吧复合空间,满足味蕾与休闲需求;一楼规划攀岩、滑板、跑酷等户外运动区,释放活力;三楼以松软软体与趣味设施,融合躺憩、社交、办公功能,营造自由舒适的文化交流场域;五楼的咖啡厅与天台花园提供惬意休憩空间;六楼文化展馆则聚焦艺术与人文展示,各层联动,实现运动、社交、文化、休闲的多维碰撞。

 

学生姓名:毛安泽

作品名称:《兴马州南津门书院空间设计》

设计说明:本项目位于长沙兴马洲,以传统书院为基底,融入“君子七雅为空间叙事线索,打造开放包容的文化体验场所。建筑以多进院落串联,通过虚实相间的庭院引导游客探索。茶室与斋堂嵌入其中,结合湖湘茶文化及素斋饮食营造沉浸式人文氛围。材料取本土夯王与木材,以现代手法转译传统意蕴,实现自然、建筑与文化的和谐共生。


 

学生姓名:白羽

作品名称:《长沙后湖艺术园区宠物医院改造设计》

设计说明:本项目将服务设计理念和用户体验理念进行深度融合,以“人宠共生”作为核心理念,从物质、精神、行为三大层面进行空间优化以及场景创新,打造集高效诊疗、人宠互动以及情感关怀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宠物医院,推动传统宠物医疗模式向“情感化服务”转型,以人宠共生设计理念为长沙后湖艺术园区宠物医院注入特色化活力。

学生姓名:刘轩

作品名称:《“童谣声声慢 茶田四重奏”——基于民俗语境还原与创新下的长沙非遗童谣馆改造设计》

设计说明:蔡二茶馆作为长沙童谣文化地标,,承载着“茶韵传声、童谣润心”的民间文化记忆。近年商业化运营导致童谣文化沦为墙绘装饰,传承人驻馆传习功能弱化,活态传承面临断层。本灰改造以“回归传承人初心”为核心,将茶馆转型为“可触摸、可参与、可传承”的童谣主题文化馆,通过茶香体验、童声传唱与互动展演,使童谣从静态装饰转化为活态文化基因,延续方言记忆与文化守护使命。

学生姓名:胡宸雪

作品名称:《“焕新读界 融汇再生”——媒体融合时代下纸媒转型办公空间改造设计》

设计说明:本设计聚焦《读者》杂志创刊办公楼,以媒体融合为背景,融合人文关怀与环境心理学,旨在打造适配融媒体业务的办公空间。设计目标是把空间打开,让植物,阳光风和城市里不同的人群等等这些未知的、自然的元素可以自由的进入,用它们稀释“办公”的浓度,将工作、交流、生活、商业、生态等等这些原本被切割开的活动糅合到一起,探索“文化+商业"可持续模式,带来创造性的可能,也给予这个读者纸媒一个年轻的新形象。


学生姓名:雷蕾

作品名称:《湘愈·染——基于湘西扎染非遗文化下的民宿空间设计方案》

设计说明:本设计以 “非遗疗愈”为核心,将湘西扎染非遗文化与艺术疗愈理念深度融合打造兼具文化体验与身心放松功能的特色民宿空间。在文旅融合与疗愈经济兴起的背景下,针对现代都市人群的高压心理状态与非遗文化传承困境,提出“文化浸润-深度体验-疗愈”的空间叙事逻辑

学生姓名:龙珊

作品名称:《智慧养老理念的社区养老院空间改造与数字化服务创新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社区养老压力日益凸显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持续增长,但现有社区养老院普遍面临资源不足、医患沟通不畅、健康监测滞后等问题,本设计以长沙市天心区金盆岭街道的湖南葆真堂健康养老院(医养结合型社区养老机构)为实践对象,围绕“智慧养老”理念,提出空间改造与数字化服务创新的综合解决方案。在空间层面,通过优化功能布局、植入无障碍设施及优化环境设计,打造高效、舒适的适老化空间:在技术层面,结合可穿戴设备、健康监测产品设计,构建实时监测、远程管理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最终本设计旨在探索一种兼具人性化与科技感的社区养老新模式,为缓解老龄化社会压力提供可推广的实践参考。


学生姓名:周丁

作品名称:《观自在——书店室内空间设计

设计说明:项目定位为“创新型复合书店”,旨在打造一个多功能、融合文化与休闲体验的书店空间,以文艺、艺术为主题,通过阅读十休闲的功能设计、开放复合式的空间设计、书架设计、灯光布局等手段,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满足年轻人、学生和文艺爱好者等群体的需求,强调现代都市生活中的阅读和社交功能。分析复合型书店空间设计的功能与设施组织形式,以休憩空间、展示空间、儿童阅读区、文创区、餐饮区、主题活动区等方面与地域文化结合打造一个以年轻群体为主的现代化多功能复合书店。

学生姓名:刘思佳

作品名称:《非遗传承视角下的民宿室内设计

设计说明:本项目为泉州市埔村一传统民居改造民宿,根据场地周边的具体情况、旧建筑现状提出相应的改造策略,重点与核心在于对原场地的尊重与空间再利用,故本项目通过保留、去除、新建的手段,将原场地打造成集住宿、餐饮、文创、展览、非遗体验为一体的新概念民宿。

学生姓名:邹浪

作品名称:《“浏”入瑰宝——文旅融合下的非遗文化研学馆空间设计

设计说明:本项目在原浏阳花炮博物馆基础上改造升级,打造集"体验、教学、实践"于一体的沉浸式非遗研学空间。设计融入STEAM跨学科教育理念,通过"场景化互动+实景化教学",让学生从科学、技术、艺术等多维度深度体验花炮、夏布、竹纸、蒸菜等浏阳特色非遗文化。场馆规划三大核心区域:互动体验区设置虚拟花炮制作、竹纸体验等实景工坊,结合工程思维与艺术设计;情景教学区采用AR技术和剧场式课堂,融入数学建模与科学实验;产业实践区对接周边工厂开展实地研学。创新设计"非遗通关任务"体系,学生通过参与火药配比(化学)蒸菜制作等实践环节获取认证,培养综合学科素养,特别设置安全体验空间,运用VR模拟烟花燃放,在趣味互动中传授科学原理。项目通过"可触摸、可参与、可带走"的体验设计,真正实现研有所得、!学有所乐”,打造湖南非遗研学示范项目。

 

结语

 

空间有形,设计无界。我们对美好环境的追求永不停歇。愿我们今日播下的设计种子,能在未来生根发芽,成长为改变世界的参天大树。愿我们都能成为连接理想与现实的“空间编织者”,用设计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美好。